地区

(201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m.055110.com   日期:2015-06-19 阅读次数:

【发布部门】 合肥市政府 【发文字号】 合政秘[2010]81号
【发布日期】 2010.07.19 【实施日期】 2010.07.19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法规类别】 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政秘〔2010〕8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推进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发挥自主创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支撑作用,根据省委办公厅《2010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工作要点》(厅〔2010〕14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将《2010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对照所承担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并报市政府备案;涉及到的县区、开发区,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形成全市合力推进自主创新的工作格局。市政府将适时调度,督促检查,并将于2011年年初将对各相关单位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

2010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自主创新工作深化推进、加速突破的关键之年。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狠抓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线、创新平台载体培育线、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线,着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要素积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合肥成为区域创新要素聚集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长三角产业转移优选区,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主要目标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900亿元,增加值580亿元,增长30%以上;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增长25%以上;驰名商标增长50%以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增长2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顶层设计,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拟订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南。编制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和“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合肥动漫、光伏、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示范企业,带动上百家关联企业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前期谋划。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积极开展新兴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科技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推进京东方六代线、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友达光电液晶模组、格力变频压缩机与电机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大与中电集团、建材集团等央企重点项目合作的组织推进。

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信息家电、平板显示、公共安全、动漫与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基地。争取家电、语音产业基地进入国家级基地,新建公共安全、光伏产业等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加速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合肥,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以上。争取出口加工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批准和建设。

(二)强化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

加快示范核心区建设。编制完善示范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综合配套等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柏堰科技园二期和南岗科技园各类规划。做好示范核心区区域范围调整工作,完善布局,优化金融、商贸、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扎实推进各项创新工程,营造鼓励自主创新氛围的环境,汇集更多创新要素。

制定2010年度示范区项目建设及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计划。强力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和应用研发中心基本建成,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始入驻;全面完成软件外包基地和动漫产业基地二期、公共安全产业基地、中试科研孵化基地建设。筹建合肥国家家电及电缆产品质检中心。支持建立省应用技术研究院。

围绕“千亿高新区”目标,加快实施高新区“二次创业”,出台和完善政策,实施科技“小巨人”计划,吸引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到高新区发展。争取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型园区。

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集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建设形成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争取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强化县区工业园区创新载体承接力,提升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能力。

加快各类工业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建新材料等专业技术孵化器。新开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45万平方米,各类孵化器入驻企业200家以上,毕业孵化企业100家以上。

(三)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重点围绕5个千亿级产业和5个500亿级新兴产业,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两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技术转移辐射。推进现有产业技术联盟改造升级。

进一步强化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创新人才平台,继续完善科学仪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资源库建设。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50次以上,推介发布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选择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挂牌转化试点,力争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30亿元,增长30%以上。

力争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企业技术中心10-15家。加快省级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院地合作载体建设,争取新增5个以上省级实验室和1个院士工作站。

(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服务网络向企业拓展、支持政策向企业倾斜,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成果应用的主体。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15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0家以上,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总量达到710家。

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150个,驰名商标增长50%以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增长20%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增长30%以上。

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争取国家各类资金对我市科技企业支持增长20%以上。推进“千人千企”科技行动,力争科技特派员、特聘员、联络员总数1000人,服务企业300家。转化并推广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20个以上。

(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

组织实施“226”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推进“511”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和“121”创新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引进工作,引进10家以上留学生创业团队。深化“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工作基地”工作,完善海智基地组织架构,开展人才库、项目库等信息平台建设。强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人才进入省“百人计划”、中组部“千人计划”。

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新建6家。完善中科大创新人才培训基地,深化研究生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基地建设,继续引进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生在肥进行科技服务活动。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试点工作。出台合肥市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开展高新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创业辅导、政策咨询、企业服务、专利服务、提升能力等各项专业培训。加快职教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六)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金融结合。争取进入全国科技金融试点城市,重点抓好上市融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新三板”市场试点、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期权激励等工作,引导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建立科技金融对接长效机制。加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和管理,力争创投基金年投资总额达到5亿元以上。争取组建1-2个规模2亿元以上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资源库,加强上市资源培育,争取5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扶持引导技术产权交易。支持安徽股权交易所建设,加强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设立私募股票柜台交易。支持合肥高新区申请非上市公司代办股权转让试点。

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争取徽商银行在肥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壮大规模,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国有担保机构资本补充、风险补偿长效机制。推动高新区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进风险投资平台建设。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政府创新引导资金运作机制。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和担保风险基金,推动金融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七)加快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尽快形成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加快科技中介行业协会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和较高专业素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强化开发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打造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创新驿站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完善20个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建设家电检测、服务外包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专利技术交易中心、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建设。

办好第十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突出科技资源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对接方式,全面展示最新高技术成果。

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统计制度,定期发布科技统计监测报告。做好R&D资源清查工作,挖掘科技资源潜力与产业发展对接。

(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争取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推动部属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引导其面向我市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加速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强与中科院、中科大合作,积极推进院地共建。积极开展与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台湾新竹工业园交流合作,推进与北京海淀区、上海杨浦区、西安、南京等地区科技交流合作。

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评价的市场导向,改革重组技术市场,强化技术产权交易转化,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全市科技资源有效配置。

调整优化自主创新扶持政策,简化运转流程,集中支持一批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产学研项目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自主创新政策。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打造合肥“自主创新”品牌,营造全社会创新发展良好氛围。

附件:
2010年自主创新工作要点任务分解

一、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

1.编制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征集梳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部际协调小组会议有关事项,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对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持。

2.会同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全市自主创新工作要点任务分解和监督考核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度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计划安排,做好政策修订和兑现落实工作。

4.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5.进一步提档升级,丰富内容,增强实效,组织筹办第十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6.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7.组织推进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推进“新三板”上市。加强银企对接,推进金融资本、风险资本支持创新型企业。

8.争取1-2个产业基地获得国家认定批准。

9.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达到710家,培育高新技术产品150个。

10.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900亿元,增加值超过580亿元,增长30%以上。

11.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增长30%以上。

12.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较上年度提高20%。

13.组织开展各类创新要素对接活动50次以上,推介发布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技术交易合同额达到30亿元,增长30%以上。

14.支持开展“千人千企”科技行动,力争科技特派员、特聘员、联络员总数达到1000人,服务企业300家。

15.提高孵化器(加速器)管理服务水平。新建一个专业技术孵化器。各类孵化器入驻企业200家以上,毕业孵化企业100家以上。

16.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市级30家。

17.推动部属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

18.加快省级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院地合作载体建设,争取新增5个以上的省级实验室和1个院士工作站。

19.建设完善20个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建设发展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专利技术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20.加快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宣传工作,在国家级主流媒体上宣传报道1-2次。

二、高新区

1.继续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上市企业3家;力争在国家“新三板”试点园区扩容时即开即入。

2.争取国家创新型园区获得国家批复。

3.加快合肥示范核心区建设,推进“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建成合肥软件外包和动漫产业基地。做好示范核心区18.5平方公里区域范围调整工作。

4.加快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大学园二期、动漫及服务外包基地、中试加速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启动中南动漫主题公园、美芝压缩机二期、中烟项目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5.拓宽科技金融合作试点。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探索科技保险和专利权质押贷款新模式;加快高新区创业风险投资网络建设。

6.提高孵化服务水平,完善孵化器考核体系,新建1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

7.支持建立省应用技术研究院。

8.筹建合肥国家家电及电缆产品质检中心。

三、市发改委

1.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调度机制,重点推进京东方六代线、熔安船用柴油机、大陆马牌轮胎、中建材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等重大工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

2.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扩大融资。

3.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公共安全、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

5.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家。

四、市经信委

1.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左右,力争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15家。

2.认真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组织实施100项以上的技术创新产业化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3.积极引导企业做好新产品开发,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争取申报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4.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组织实施20项重点节能项目。

5.积极推进“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支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五、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

1.牵头制定出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推动创新人才平台基地建设。

2.组织实施“226”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3.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人才进入省“百人计划”、中组部“千人计划”。

六、市委宣传部(市外宣办)

1.组织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对外宣传工作,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

2.依托海内外媒体,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优势,做好第十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的对外宣传工作。

七、市商务局

1.组织推动出口加工区建设。力争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获批。

2.围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加速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合肥,牵头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10家,不断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规模。

八、市财政局

1.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2.根据合肥市自主创新工作需要细化自主创新资金预算。

3.强化落实自主创新政策资金审核兑现工作,及时拨付各类自主创新资金。

4.积极争取省财政对我市自主创新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5.参与制定《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自主创新政策。

九、市招投标中心

1.组织实施高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工作,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有关政策。

2.推进技术产权交易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协调和市场推动,引导技术产权、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进场交易,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顺畅流转。

十、市科协

1.深化“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工作基地”工作。完善海智基地组织架构,开展人才库、项目库等信息平台建设。

2.举办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3.举办“中国·合肥科学家企业家讲坛”。

十一、市人社局

1.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700人,新增合格技术工人1.3万人。

2.举办合肥市2010年度职业技能大赛。围绕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各类人才专场招聘会100场。

3.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及时引进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4.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跟踪落实博士后工作站报批工作,争取新批6家。

十二、市农委

1.加快农业自主创新。推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做好秸秆生物质新能源综合利用工作。

2.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开展千名基层农技人员大培训活动;培育100名科技示范户;推广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20项以上;示范推广超级稻130万亩。

3.培育新型农民。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1.5万人;培训、指导农民40万人次。

十三、市金融办

1.推动全国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新引进一批银行后台服务中心落户合肥。

2.组织推动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参与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

3.促进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争取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4.牵头负责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争取组建小额贷款公司30个以上。

5.新建1-2支创业风险引导基金。

6.规范、促进融资性机构发展。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新型金融机构,做好风投机构的引进与监管。

十四、市招商局

1.进一步挖掘招商资源,积极开展新材料、新能源、IC、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

2.发挥已引进重点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带动作用,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35家以上。

十五、市地税局、国税局

1.贯彻落实自主创新税收政策。

2.加大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组织自主创新税法知识专题培训10场。

3.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调研。

4.积极支持配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0家。

十六、市工商局

1.支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推进新产品申请注册商标,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力争新增2个中国驰名商标,驰名商标增长50%以上。

2.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在股权出资登记、商标权质押、科技型企业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十七、市质监局

1.继续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制定品牌发展计划,提升品牌影响力,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5个,增长20%以上。

2.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制定国际、国家、省和行业标准。

3.建设合肥国家家电及电缆产品质检中心。

十八、市教育局

1.加快职教基地建设,实现入住学生3.5万人以上。

2.加强中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

3.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

4.落实《合肥市科技进步条例》有关高端人才子女就学政策。

十九、市文广新局

1.编制合肥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一批项目建设。

2.在市电视台开辟自主创新专题,完成节目20期。

二十、市统计局

建立和完善科技统计制度,定期发布科技统计数据,做好相关统计分析。

二十一、市总工会

1.组织开展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评比工作。

2.推动职工技能竞赛,组织专业工种技术比武和“创建学习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等活动。

3.制定合肥市金牌职工管理办法。

4.加强职工技协组织建设,健全创新机制,积极发挥职工技协在推进职工创新中的作用。

二十二、人行合肥中心支行

积极支持和参与科技金融创新工作,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十三、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

1.按季组织开展合肥市科技型企业融资恳谈会活动,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银企对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2.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力争贷款额50%以上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

二十四、县区、开发区

1.重点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

附表:
2010年县区、开发区自主创新工作考核目标一览表

指标
县区
开发区
科技创新
宣传
权重
(%)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权重
(%)
专利申请量(件)
权重
(%)
专利授权量(件)
权重
(%)
各类中心建设(家)
权重
(%)
肥西县
15
16
30
500
25
270
15
7
15
肥东县
15
11
30
480
25
270
15
7
15
长丰县
15
26
30
200
25
110
15
6
15
蜀山区
15
22
30
1200
25
750
15
9
15
瑶海区
15
18
30
300
25
155
15
6
15
庐阳区
15
25
30
420
25
230
15
6
15
包河区
15
33
30
1200
25
850
15
11
15
高新区
15
246
30
1020
25
560
15
21
15
经开区
15
54
30
600
25
360
15
14
15
新站区
15
11
30
200
25
45
15
7
15
全市
462
6100
3600
94

注:1、科技政策宣传部分,在国家级媒体宣传1次,10分;省级媒体宣传1次,5分;市级媒体宣传1次,2分。
2、高新技术企业数和专利数均为2010年年终累计数。
3、评分标准为:满分为100分,超额部分加分,但加分最高不超过权重的20%,未完成按相应权重扣分。
4、各类中心指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 

上一篇:(2010年)合肥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

下一篇:(2010年)合肥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开...

合肥律师推荐
相关文章